讓數學活動化,讓活動數學化
假期有幸拜讀了張宏偉老師的《全景式數學教育》一書,讀后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翻開此書目錄時,首先我被“浪漫學習”這4個字深深吸引住了,它一下子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浪漫學習這幾個字聽起來就讓人感覺很親切、很美好,所以我特別想知道在數學里面的“浪漫學習”是什么樣的?帶著疑惑我開始了一段閱讀之旅。
首先看到書中的前言部分,我特別有觸動,作為一個有5年教齡的數學老師,我也常在思考數學到底是什么?什么樣的數學孩子喜歡?孩子學什么樣的數學有價值?張老師訪問過近千名學生、數百位成年人(多數為教師)關于“數學是什么?”“你上小學時,數學留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對第一個問題,多數人的回答是:數學是數,是計算,是圖形,是法則,是公式,是題……
對第二個問題,多數人的回答是:對數學的印象是做題、做題、做題,干巴巴的,枯燥,沒意思,準確,嚴密,抽象,不好懂,難學,害怕……
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或者老師對于數學的認識還比較淺顯,其中也包括我在內,我之前認為學生只要會做題,考高分就說明老師教的好,學生學的好?,F在讀完這本書后,我對數學有了不一樣的理解。捍衛孩子對數學、對學習、對世界的興趣、信心和好奇心,讓孩子真切地感到學習數學是幸福的,才是我們作為教師首先要思考并踐行的。積極的態度、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比知識技能、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更重要。大到整個數學教育,小到每一次數學活動,都應該要考慮學生的數學情緒、數學情感、數學心理和數學能力。
然后我正式進入到書中的數學課程和教學的浪漫階段。書中介紹了“浪漫→精確→綜合”三個學習階段,而“浪漫階段”是學習經歷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主要通過親身經歷的方式,直接觀察、接觸、經歷、感受和認知事實,斷續、模糊、零碎又整體地體驗和認識事物。在體驗事物的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設限,讓他們大膽去探索,去實踐。
小學數學中,大多數都屬于應用數學的范疇,幾乎大部分內容都可以進行精確學習前的浪漫課程設計。
比如,一年級下冊教材中的“認識人民幣”是公認的學習難點,在正式學習前我們可以讓學生提前一到兩個月在生活中體驗,在實際購物的經歷中了解人民幣的相關知識。下面是我設計的活動作業,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課題:周末數學實踐小活動之我當購物"小導游”
二、活動目的:人民幣的知識對大多數孩子們來說都比較抽象,尤其是涉及到計算和單位換算方面。為了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購物經驗,感悟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體驗購物的樂趣。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我當購物"小導游”》的活動。
三、操作步驟:
1、和爸爸媽媽商量確定要購買的商品。( 可以羅列-個清單)
2、去到超市后,找到要購買的商品。對比價格以后,選擇-種比較實惠的購買方案。
3、寶貝計算所購買商品的總價,準備付多少錢需要找多少錢? (可以帶一個計算的小本)
四、作業成果收集方式:
拍照(拍下寶貝購物過程中的精彩瞬間)上傳到班級《超市購物相冊》。
五、完成時間:一個月或者兩個月
針對上面的設計需要優化的地方:
在周末購物的時候,要在家長的協助下,每次重點認識一種人民幣。比如,第一周獎勵1元的紙幣和硬幣讓學生自主支配,但是,錢不能白拿,要完成研究它的任務:包括認清它的長相,知道它能買哪些東西,了解它和角的換算關系,查找它的設計背景等等。第二個周末,認識貳元;第三個周末認識拾元,第四個周末認識五角……
在學習完人民幣的單元知識后,我們設計的還有課后實踐性作業。
活動名稱:綜合實踐活動之我當超市小老板
活動目的:讓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當老板的快樂,體會人民幣的價值,知識學以致用的成就感。
活動步驟:1、在家中找出10種物品當作售賣商品,并標上價格(與實際生活中的價格相符)
2、為超市起一個響亮或者有意思的名字。
3、小老板提前準備好零錢,家長當顧客來超市購物,注意禮貌用語。
學生在生活中持續地“未學先用、邊用邊學”,一到兩個月下來,再集中學習人民幣就非常輕松和容易了。學生在這種長線的浪漫課程體驗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的樣子,學會了人民幣的簡單兌換,更重要的是還親身經歷了購物的過程,提高了購物能力,學會了簡單記賬、換算,積累了生活經驗,感受到了學習人民幣的價值。除此之外,每個學生也都能真正地認識到一元錢的價值,即一元錢的價值到底是多少,也就是一元錢到底能購買到哪些物品,能買多少。這是在課堂上教不出來的,只有在這樣的實際生活中才能真切地體驗到。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常教常新。全景式教學教育帶給我們老師的不僅僅是數學思考,更是數學的精神和看世界的眼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好好咀嚼自己的課堂教學,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和重建,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編輯:張巧玲
審核:張銀中
上傳:熊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