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學習變成浪漫旅途
聽到“數學”二字,大多數人頭腦中閃現一個字“難”,數學之難,人盡皆知,假期有幸拜讀了數學特級教師張宏偉《全景式數學教育》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忍不住感嘆:張老師讓數學從人見人“怕”的學科,變成了人見人“愛”的課程,讓數學學習變成了浪漫的旅途。
全書精選了22個精彩的全景式數學教育案例,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數學世界。22個典型課例,分為“浪漫學習”“精確學習”“綜合學習”三部分,具體呈現了順應學生認知規律的數學學與教的過程。這些內容立足培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教師教得酣暢淋漓,學生學得熱火朝天,呈現出引人人勝的課堂現場。當我看到上篇為“浪漫學習”很是驚訝,“浪漫”一詞的注釋是富有詩意、 充滿幻想的。數學是一門抽象嚴謹的學科,讓人很難將“浪漫”與“數學”聯系在一起。
英國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懷特海把人的認知分為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綜合階段。浪漫階段積累感官經驗,精確階段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綜合階段就是運用知識。按照懷特海的過程學說,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浪漫階段,作為兒童學習的起始階段,小學是人成長的重要時期,良好學習習慣在這里養成,優秀思維品質在這里塑造。如何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生們愛上數學、浪漫地學習數學,從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找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呢?
—、讓數學學習多—點趣味
數學課程改革正朝著更加理性、更加人文、更加務實的方向發展。但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數學課堂上仍然還存在簡單粗放、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諸多問題,忽視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參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使得數學學習變得枯燥無趣。讓數學學習浪漫起來,需要精心設計情境和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學習數學的愿望和勇氣。
我在教學“秒的認識”時,通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情境, 生動再現童話故事場景,烏龜和兔子賽跑,請來小猴當裁判,小猴用只有兩根針(時針和分針)的鐘表記錄時間, 順勢引出小猴的困惑:“指針好像沒動,好像沒有用時間呀!”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是真的沒有用時間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并適時地引出“秒針”,再次播放龜兔賽跑的情境,用帶有秒針的鐘表記錄時間,學生在這種充滿童真童趣的情境中,認識到秒針的作用,初步感知“秒”是表示比“分”更短的時間。
二、讓數學學習多一點神秘
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方法等一般都是靜態,直接呈現的,如果在教學中簡單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看似省時省事,但這種缺少神秘感的學習方式,難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積極的情感,擦出智慧的火花。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自主探究知識的欲望,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也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營造一種像魔術那樣充滿神秘感的氛圍,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有期待感,有“一探究竟”的欲望,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通過探究學習逐步揭開知識的神秘面紗,從而體驗到探究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我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這節課時,通過與學生玩“搶30”的游戲引入:兩人一組輪流報數,每人每次只能報一個數,誰先數到30誰就獲勝。這樣的游戲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在好奇中迫不及待地想揭開游戲背后所隱藏的秘密,為新知的學習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三、讓數學學習多一點幽默
數學學科往往因為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使得數學學習缺少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學習數學往往覺得枯燥沉悶,甚至成為一種負擔。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數學教材內容和講課時的語言進行修飾,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既能吸引學生,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悅感,又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雞兔同籠”的問題時,通過擬人化的故事,巧妙、生動地講述:“有若干只雞和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這一經典的數學趣題主要講述了有一天, 兔子和雞在小院里散步,突然,兔班長一聲令下:“都抬起自己的兩只腳! ”(雞抬起自己全部的腳,用翅膀支撐著身體,兔子抬起了4只腳里面的2 只),此時抬起的腳數就是總頭數乘2只腳,即35X2=70 只腳,這個時候地上還剩下94-70=24只腳。由于雞有2只腳,兔子有4只腳,都抬起2只腳以后,地上就只有每只兔子還剩下 的2只腳,所以兔子的數量是24÷2=12只,根據總頭數,就可以計算出雞的數量 為35-12=23只。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在學生腦中呈現畫面感,不僅降低了理解的難度,而且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這樣的學習既輕松又愉快。
四、 讓數學學習多一點詩意
在數學教學中,若能巧妙融入詩歌元素和意境畫面,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理性的數學增強感性的美,從而讓學生愛上數學。如在一年級學數字的啟蒙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語文教材中的一首詠雪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水中都不見“的詩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不僅富有趣味性,朗朗上口的詩句也更容易讓學生親近數學。再如,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通過古詩《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讓學生深刻體會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物體的形狀、大小自然也會不同。構建詩意的課堂,教師還要善于從生活中捕捉美麗的畫面,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五、讓數學學習多一點通透
數學的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個知識點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常情況下,每一個新的知識往往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在學習中,學生如果對某一個數學知識的理解不透徹,掌握得不牢固,就會影響他對其他知識的感悟和理解。長此以往,學生一知半解的問題越積越多,學習起來就會越來越困難,久而久之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產生畏難情緒,就更談不上以浪漫的情感主動參與學習了。備課中,教師要有兒童的視角,把數學的本質融入豐富的數學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弄清知識背后的道理,體會數學的本質內涵,感受數學的邏輯力量,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學習是如此的簡單,這樣的學習才是浪漫的開始。
只要教師具有浪漫的情懷,讓枯燥的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詩情畫意,數學學習也可以這么浪漫,這么情趣盎然,這么富有人間煙火氣。讓我們不斷學習名師的浪漫教學,讓數學學習變成一場場浪漫的旅途。
編輯:吳倩
審核:張銀中
上傳:熊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