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所“閱”
--關注學生在英語閱讀課上的“心”體驗
一、案例背景
閱讀是獲得人類知識經驗的主要來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交給學生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讓他們能讀懂簡單的文章并掌握一些閱讀技巧與方法,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將情境教學融入到閱讀課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實現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可以幫助鍛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短文的理解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弊鳛橛⒄Z老師,我們的任務就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學生是學習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 在情境式英語閱讀教學中, 我們應首先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真心投入,學有所獲。
我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4 I have a pen pal Read and write 閱讀課案例來介紹情境式閱讀教學課中的實施策略。
二、課例展示
Step 1:Presentation
課堂伊始,一個小游戲熱身--“Say the hobbies quickly!”隨著PPT中快速閃現的有關各種興趣愛好的圖片,學生大聲齊讀動詞詞組,自然過渡到師生間的親切問答:“What are your hobbies?”學生紛紛交流自己的愛好?!癉o you want to know what Miss Wang’s hobby is?”創設情境--I like playing football.I have a partner.We want to join a club.Let’s watch a video and find the meaning of club.由一段與學生熟知的社團微課視頻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熱身活動,以舊帶新,引出新詞Partner、club.通過社團介紹的微課激活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提前了解本節課所學內容。
Step 2:Practice
(1)略讀(Skimming)
學生初讀文章,聽錄音后回答問題:“Who writes this notice?”
(2)跳讀(Scanning)
根據問題“How many hobbies can you find?”用黑筆劃出關鍵詞句并完成習題。
(3)精讀(Intensive reading)
教師以一篇公告為例,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四W— 1H:Who writes this notice? What can you do in the club? Where is the club? When do you go to the club? How do you contact with? 梳理寫公告的五要素。順勢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用紅筆劃出關鍵詞句,合作梳理文本關鍵信息,并完成表格。
(4) 朗讀(Reading the passage)
跟讀課文并模仿,感知語音語調及重讀。小組合作朗讀并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略讀、跳讀、精讀、朗讀層層遞進的閱讀方法,一步步地讓學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本,并且通過梳理、提煉文本,了解“公告的幾個要素”,為后面的書寫做準備。使學生初步形成在語篇中捕捉細節信息,思考推理問題的能力。聽讀過程中感知句子的重讀,通過小組合作朗讀,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更為制作海報、分享海報作鋪墊。
Step 3: Production
結合學校社團和自己的喜好,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海報的創編。
設計意圖:將課本知識擴展延伸到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教學反思
(一)閱讀前——舊知鋪墊促閱讀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語篇涉及讀者熟悉的主題,他們就能順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語篇主題,就會出現障礙。因此,在學生閱讀前,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為學生創造足夠多的機會了解語篇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對即將要閱讀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為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作鋪墊。如:討論學生、老師的愛好,學校的各類社團活動等,有了這些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習活動作鋪墊,更有利于后面文本的學習。
(二)閱讀中——閱讀過程技巧與方法的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發展;無論是情感、意志的培養,還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究。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教師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里,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因此,我覺得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保證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痹趯嶋H課堂中,我發現很多教師在提問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師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著啟發(很多情況下是暗示)。試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2. 培養學生在語篇中捕捉細節信息
在操練過程中的精讀環節,我利用思維導圖以一個語篇為示范,逐步引導學生提煉關鍵信息,之后學生自己小組合作梳理其余幾個語段的關鍵信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五個特殊疑問句,如果能給他們提供隨手可用的信息圖,順勢在課本上作批注,學生學起來會更熟練、更有實效性。
3. 感知——理解——運用
英語閱讀是非常復雜的心理認知活動,是學生通過感知書面語言材料,進而對其進行編碼重組、解析破譯,再現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感知是學生對書面材料的識別和辨認,其意義在于獲得基本信息,為對語言材料的編碼重組進行硬件上的準備,這是閱讀中的信息交換過程。理解則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感知的書面語言材料的基本信息進行編碼,然后重組,解析破譯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全面準確地把握閱讀材料的信息,這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也是讀者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閱讀的關鍵環節。如在教學中我向播放我校學生熟悉的社團視頻,讓學生猜測才club的含義,進而過渡到文本中的社團。在閱讀的四部曲--略讀、跳讀、精讀、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文本內容,最后,我還設計了一個引導學生運用的環節,讓他們小組合作創編海報,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
總之,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高效的閱讀能力需要培養和訓練,教師只有通過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閱讀策略,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實施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編輯:王勤
審核:張銀中
上傳:熊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