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gio2s"><u id="gio2s"></u>
  • 歡迎來到隨州外國語學校初中部!返回主站
    • 2017中考喜報
    • 初中部全景
    • 升旗儀式

    賽課系列(一)丨巧“預設”促“生成” 讓歷史課堂更開放
    2019-06-12 14:57:43   來源:    點擊:

    賽課系列(一)丨巧預設生成讓歷史課堂更開放

          教育學家布魯莫說過:“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能成為一種藝術了?!痹谛抡n程理念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合作、對話、研究中,學生往往會因歷史知識、歷史情境理解的差異,產生與教師講解內容不一致的看法,有時候為了趕進度,在遇到生成性問題時就說:“下課再討論” 、“自己回家上網查一查”等敷衍了事;有時候會太關注學生的生成性問題,把其他學生晾在一邊,最終使課堂內容偏離預設目標。這些脫離教師預設內容,表面上是課堂的“節外生枝”,實際上卻是最精彩的瞬間,最寶貴的課堂生成資源。

     巧用“三主六步教學法”,深度發掘課堂生成資源

          為了最大程度的發掘課堂生成資源,合理利用,使教有所得,學有所獲,我們運用了“三主六步教學法”,其中“三主”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基礎知識的把握為基點,以思維訓練即“問題導向”為主線。,“六步”是情景導入、自主預習、預設目標、小組交流質疑、師生合作探究、總結歸納。

          相對于以往的課堂,增加了預設目標和小組交流質疑兩個環節。通過文本小標題的提示,學生對已知知識點的體系構建等多種方式進行預設,預設過程中漏掉知識點或者目標過于邊緣等問題時,老師把握方向,經過補充和刪減,把核心問題作為學習目標,進行自主預習(對于學生提出的邊緣問題保留至下一環節)。

          學生自主預習結束后,進行小組交流質疑環節。該環節需完成兩個任務,第一、生生合作完成核心問題,完成不了的寫在便利貼上。第二、學生根據預設學習目標進行定向質疑,把疑問寫在便利貼上。教師收集便利貼,并按照各子目講解的順序進行排序、分組。最后師生共同進入文本解讀環節,學生會的問題,一帶而過,習題訓練進行鞏固。學生質疑的、感興趣的問題,精雕細琢,思維訓練進行引導。

     學生眼里的鴉片戰爭——善用學生的問中生成

          在講授鴉片戰爭,分析鴉片戰爭的影響時,便利貼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我覺得鴉片戰爭也不是個壞事,還是有好處的。學生的思維打破了常規思維的束縛,是個比較有突破性的看法。我讓他更深入的解釋了他的看法:學清朝的時候,說閉關鎖國是清朝衰落的重要因素,封閉使自己落后,那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雖說是被迫的,但總比清朝一直封閉落后強吧。這時班里有其他學生反問的這么說我們應該感謝鴉片戰爭了,我沒有否定同學們的看法,也沒有下結論。我說既然同學們這么有想法,那我們以鴉片戰爭的影響為主題討論一下。

          學生A說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在腐敗的清王朝統治下,不知道世界上有英國的存在,不知道工業革命機器生產為何物吧,鴉片戰爭后中國國門打開,外國先進的文明也隨之傳到中國,讓中國人了解了世界。學生B反駁說如果沒有列強的入侵,中國也會緩慢地向前發展,而列強侵略阻礙了中國向前發展的進程,是造成中國長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C同學補充說對于一個獨立國家而言,最大的屈辱不是經濟的落后,而是主權和領土遭到破壞,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鴉片戰爭簡直就是厄運。D同學反駁說鴉片戰爭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把中國變成他的市場和原料地,中國被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參與到先進的物質文明中,鴉片戰爭加速了中國開始近代化的進程。

          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在說出自己的看法的同時,我板書出重點,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大家集思廣益,那么這些看法是否沖突呢?在課本原有結論的基礎上,得出了新的結論,鴉片戰爭所帶來的的客觀后果使中國由封閉到逐步向世界開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我及時抓住這一切入點,順勢導入第二單元內容,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戰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最早做出努力的便是開明的官僚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教師穿針引線,讓學生了解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

      唐蕃友好是中外關系還是民族關系?

    ——巧用學生的錯中生成 

          課堂上的錯誤是教學的巨大財富,錯誤是正確的先導,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我在教學中就用開“綠燈”的方式對待學生的錯誤,在課堂上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有秩序的爭論。

          例如七年級單元測試中列舉“唐代的中外交往”事例,有同學答道:“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我意識到大概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誤解,我沒有馬上指出他的錯誤。我追問他道:“吐蕃人是我們現在的哪個少數民族”學生答道:“藏族”。那我們藏族屬于中華民族嗎?學生答:“老師,那是當然了”我問道:“那對于唐朝的這段歷史我們是站在過去的(兩個獨立政權)的角度去看,還是應該站在現在(已經形成的中華民族)的角度去看”學生答:“肯定是現在的角度,要不然我們就要倒退了?!?我繼續追問:“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屬于中外關系嗎”學生說:“不能,應該屬于民族關系?!?/span>

          大量的教學事實告訴我們,糾正學生的錯誤時如果平鋪直敘,學生腦海中就不會留下太深的印象。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就會使錯誤的價值最大化,化弊為利,讓錯誤美麗起來,使課堂美麗起來,提高教學效果。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充分預設實現有效生成

          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有效的,有效的生成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充分的預設,課前設想兩個以上的教學預案,對每個教學環節做出多種可能的預設,如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教師該如何引導并解答,如何處理學生討論時間超時、質疑問題偏離學習目標等各種問題。同時在預設中不斷調整。從而,避免出現課堂“表面熱鬧,實際蒼白,好看不中用”的情況。我們從“先讓學生開口中生成”——找準起點;從“善用學生的問中生成”——由此及彼;“巧用學生的錯中生成”——順勢延伸;伺機而動,價值引導。隨機應變,順應學情。借機施教,放大生成。從而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最后,套用孔夫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面對課堂生成,坦然面對不如巧妙利用,巧妙利用不如積極促進。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在教學行動中經常反思,并多多向師傅們請教,才能實現更好的自己,擁抱更精彩的課堂。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校長致辭丨迎著朝陽 走向輝煌
    下一篇:賽課系列(八)丨重視課堂生成 突顯數學思維

      投訴建議

    通過Email將您的想法和建議發給我們

    建議:196838679@qq.com

    舉報:196838679@qq.com

  • Copyright © www.tianjufc.com  鄂ICP備08006893號  
  • 網站維護:葉睿 / 15337333444   隨州炎帝科技支持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最新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黄片AV在线免费观看
  • <xmp id="gio2s"><u id="gio2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