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生智慧,分享同成長
——隨外南關口校區實習老師們舉行閱讀分享會
通訊員:吳中全
6月6日,隨外南關口校區實習老師齊聚教科研之家,舉行閱讀分享會活動。實習老師們在學校號召下積極踴躍的準備,熱情洋溢的參與,或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或傾聽并交流對他人分享的看法。
(圖1 實習老師的“閱讀分享會”)
在這次的閱讀分享會上,常光慧、楊丹、劉艷玲和姚貴林四位老師各自做了讀書分享,她們將讀后感以溫暖的聲音呈現,聆聽的伙伴們紛紛表示收獲良多。
常老師分享了讀《四書》后的感悟,結合了自身的實習經歷從《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談了體會,她說:“作為一名實習老師,每日的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每日反思整理記錄每日所學,找出不足并且改進?!背@蠋熯€從備課方面結合《大學》中的 “思深以致遠,謀定而后動”和《中庸》中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談了自己的體會,她說:“想要上好課,就必須要備好課……預設是課前對教學目標和內容、教學過程和方法的預先設計。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障?!?/p>
(圖2 常光慧老師正在分享)
楊丹老師分享了她來到學校后讀過的第一本必讀書《語文課程標準》的收獲:教學首先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方向,明確并拆分目標,用對方法才可以事半功倍。她結合了低年段的具體學情從識字與寫字、閱讀(朗讀、默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談了對“如何設定教學目標?”的認識。并且她從教師應該認清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起來,活躍起來,要激發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等方面分享了她對“怎樣達成教學目標?”的感悟。
(圖3 楊丹老師正在分享)
劉艷玲老師分享了讀《老師要學陶行知》一書的感悟,劉老師從“合格的老師的定義”以及“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兩個方面思考,闡明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做旁觀者,更要躬行實踐。陶行知先生被傳為佳話的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四塊糖的教育故事正是我們常說的“好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劉教師認為“四塊糖”分別代表著平等、寬容、實事求是和留白自省,教育的路很漫長,我們當喚醒內心的渴望,向陶行知先生學習真誠的做人做事,不斷鞭策自己前行。
(圖4 劉艷玲老師正在分享)
姚貴林老師分享了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 這本介紹作者二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感悟的書。姚老師分享了書中的寶貴經驗及感悟: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而只有熱愛自己選擇的職業,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提倡“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讓學生樹立“成功無捷徑”“好孩子行事要努力”的信念;要想我們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就必須做什么樣的人;學習是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我不趕時間。
(圖5 姚貴林老師正在分享)
四位老師的分享很精彩,臺下聆聽的伙伴們不僅聽得專注,筆記做得積極,而且收益良多。
(圖6 臺下的老師們聆聽分享)
(圖7 臺下的老師們記錄分享)
最后,實習老師組組長張陽老師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對老師們的分享談了自己的感觸,并對這次的閱讀分享會中作了概括總結。
(圖8 張陽老師發言)
(圖9 老師們聆聽張陽老師發言)
學校曾凡梨校長一直在強調閱讀對于老師的重要意義,老師要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給自己加碼,要閱讀專業學科的書籍,閱讀文學名著,閱讀兒童文學,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用一切時間和空間去廣博的閱讀、去學習和成長。而學校定期組織的閱讀分享會活動,有利于人克服惰性養成固定讀書的習慣,有利于在學校內孕育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老師們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閱讀生智慧,分享同成長。閱讀,應該是一名教師一生中最主要的愛好!閱讀,走向更好的自己!